-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廷、玻利維亞、巴拉圭及巴西的大廈谷地帶。
- 體型中等,成年雄蛙體長約8-10公分,雌蛙體長約10-12公分。
- 背部呈綠色或棕色,有黑色斑點;腹部呈白色,有黑色斑紋。
- 頭部寬大,眼睛突出,嘴巴很大。
- 夜行性動物,白天通常躲在樹洞或其他隱蔽處休息。
- 潛伏型掠食者,會用長長的舌頭將獵物捕食。
- 食物主要包括昆蟲、蜘蛛和其他小型動物。
- 繁殖季節為雨季,雌蛙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植物上。
- 卵塊呈黑色,約有1000-2000顆卵。
- 蝌蚪在水中孵化,經過約1個月發育成幼蛙。
- 常見的寵物蛙,對環境的要求不高,比較容易飼養。
- 霸王角蛙(學名:Ceratophrys cornuta),又稱蘇利南角蛙或亞馬遜角蛙,是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角蛙。牠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角蛙之一,成年雄蛙體長可達12公分,雌蛙體長可達15公分。
- 霸王角蛙的體型肥碩,頭部寬大,吻部短而鈍,眼睛上方有突起的角狀突起。背部呈棕色或綠色,有黑色斑點;腹部呈白色,有黑色斑紋。
- 霸王角蛙棲息於熱帶雨林、次生林和人工林等環境中,通常在潮濕的地面上活動。牠們是夜行性動物,白天通常躲在洞穴或其他隱蔽處休息。
- 霸王角蛙的食物主要包括小型哺乳動物、鳥類、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。牠們會用長長的舌頭將獵物捕食。
- 霸王角蛙的繁殖季節為雨季,雌蛙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植物上。卵塊呈黑色,約有1000-2000顆卵。蝌蚪在水中孵化,經過約1個月發育成幼蛙。
- 鐘角蛙(學名:Ceratophrys ornata),也被稱為阿根廷角蛙、珍珠角蛙或貝氏角蛙,具有以下特點:
- 體色:此種有鮮明的體色,大部份皆為深綠色且帶有深紅色線條,但也有因地區的不同而呈紅色的個體,全身佈滿了不規則斑塊,腹部周圍為黃色,臉部呈一條條的粗線。
- 體型:身體呈矮胖狀,眼上突起短1。雌性鐘角蛙體長可達16.5 cm(6.5英寸),雄性則可達11.5 cm(4.5英寸)。
- 壽命:平均壽命為5至6年,然而在人工飼育環境下可以超過10年。
- 繁殖:雌性鐘角蛙一次可產下約2,000顆卵,卵會在兩週後孵化為蝌蚪。
- 食物:以昆蟲、囓齒類、蜥蜴、其他青蛙(包括年幼同類)為食。
- 分佈:鐘角蛙為南美洲的特有種,分佈在巴西南部、烏拉圭、阿根廷等地
- 秘魯角蛙(學名:Ceratophrys stolzmanni)又名太平洋角蛙,其自然棲息地是南太平洋諸島上的亞熱帶或熱帶乾燥森林、灌木叢與沙質海岸。
- 秘魯角蛙的體色變化很大,有紅色型、綠色型二種,成體公的只有5cm、母的7cm,在所有角蛙中是最小型的品種,因此又被稱為侏儒角蛙。
- 其飼養與大多數角蛙相同,在飼料大小下可按照此表餵食
- 查科角蛙(學名:Chacophrys pierottii),俗稱波子角蛙,是角花蟾科中峽谷穴蛙屬成員。體長4.5-5.5cm。
- 牠們分布於阿根廷北部,玻利維亞東部和巴拉圭西部交界處的查科草原,主要棲息於乾燥草原地帶,旱季時藏身地底,雨季時破土覓食繁殖,主食昆蟲和其他小型蛙,魚類。
- 牠們的主要威脅是棲地消失和寵物貿易。
- 牠們也會同類相食,人工飼養時要單獨飼養。
- 老爺樹蛙,學名為Litoria caerulea,也被稱為白氏樹蛙或綠雨濱蛙。
- 原產地:原產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,後被引入至紐西蘭。
- 體型:與澳大利亞常見的其他蛙類相比,老爺樹蛙的體形較大,體長約10厘米。
- 壽命:在人工飼養環境下,老爺樹蛙的平均壽命可達16年。
- 性情:老爺樹蛙性情溫和,與人類相處融洽,
- 寵物:由於其近人的特性和可愛的樣貌,老爺樹蛙在全世界許多地區,常被作為一種奇異的寵物而飼養。
- 分佈:老爺樹蛙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及新幾內亞島的南部,主要分布於溫暖潮濕的熱帶地區。
- 老爺樹蛙是行動敏捷的攀爬及跳躍高手,其食相也是別樹一幟,強壯又容易照顧,因此一直是兩棲愛好者的最愛,也是很多樹蛙新手的入門之選。
-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廷、玻利維亞、巴拉圭及巴西的大廈谷地帶。
- 體型中等,成年雄蛙體長約8-10公分,雌蛙體長約10-12公分。
- 背部呈綠色或棕色,有黑色斑點;腹部呈白色,有黑色斑紋。
- 頭部寬大,眼睛突出,嘴巴很大。
- 夜行性動物,白天通常躲在樹洞或其他隱蔽處休息。
- 潛伏型掠食者,會用長長的舌頭將獵物捕食。
- 食物主要包括昆蟲、蜘蛛和其他小型動物。
- 繁殖季節為雨季,雌蛙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植物上。
- 卵塊呈黑色,約有1000-2000顆卵。
- 蝌蚪在水中孵化,經過約1個月發育成幼蛙。
- 常見的寵物蛙,對環境的要求不高,比較容易飼養。
- 苔蘚蛙(學名:Theloderma corticale),又名北部灣棱皮樹蛙,是樹蛙科的青蛙,發現於越南北部及中國廣西。
- 體色與體型:苔蘚蛙的名稱來自於其夾雜綠色與棕色類似於岩石上苔蘚的皮膚,可作為保護色。牠們的足上有吸盤,腹部柔軟;雌蛙體型較雄蛙大,體長可達8-9 cm(3.1-3.5英寸)。
- 生活習性:苔蘚蛙在遭遇掠食者時會蜷成球狀並裝死。
- 棲息地與分布:苔蘚蛙主要棲息在常綠的雨林當中。牠們為半水生物種,可以在洞穴中或陡峭的岩崖上發現,並會在岩洞或樹洞中進行繁殖。
- 食性:苔蘚蛙為食蟲動物。
- 保護狀況:苔蘚蛙生存主要遭受的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,此外牠們也會被捕捉來當作寵物進行買賣。
- 莫氏樹蛙(學名:Zhangixalus moltrechti)是臺灣特有的樹蛙科張樹蛙屬物種。
- 中型樹蛙,雌蛙體長5至6公分,雄蛙略小,約3.6至4.2公分。皮膚光滑,綠色外觀,腹部為黃白色,後腿隱藏面的皮膚為紅色或橙色,虹膜為橙紅色。
- 棲息於海拔3000公尺以下的森林、果園和茶園。繁殖於水溝、池塘、水池、蓄水池和封閉的路邊溝渠中,也可能在間歇性溪流、坑窪和溪流池中繁殖。不同海拔地區的繁殖季節有所差異。
- 卵產於水面上的泡沫巢中,附著在樹枝、灌木叢或牆壁上。中央山脈西部的繁殖季節為春夏兩季,東部則在秋冬兩季。
- 亞洲錦蛙(學名:Kaloula pulchra)又名花狹口蛙,為狹口蛙科狹口蛙屬的兩棲動物。分布範圍從緬甸,泰國,寮國,柬埔寨和越南,南部向馬來半島。 印度東北部(西孟加拉邦西部和阿薩姆)和孟加拉國。 在中國大陸,分布於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雲南等地。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。本種亦被引進至台灣。背部有黃色紋路,體長7-8厘米,壽命可達10年。
- 外來種亞洲錦蛙入侵擴散,分布範圍及數量不斷擴大,叫聲如牛、音量可達70分貝,跟夜鷹一樣擾眠,亞洲錦蛙皮膚會分泌有毒黏液,連蛇類也不敢吃,無天敵,
- 亞洲錦蛙屬底棲性、三棲蛙類,生命力超強,以螞蟻、昆蟲為食,小雨蛙、蟾蜍等蛙類可能受影響,繁殖力強,喜歡躲在土泥裡,會爬樹還會下地、挖洞,鳴聲如牛,皮膚有毒性。